1950年10月,谁能想到呢?中国人民志愿军披星戴月、悄悄越过了鸭绿江,面对的是当时世界上装备数一数二的美军。这可是新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把部队派到国外参战,真刀真枪地干了一仗,数不清的战士就永远留在了那片严酷的朝鲜高原上。
这场战争不仅把中国近百年的苦闷和屈辱一扫而空,也彻底刷新了世界对中国的印象。战后,苏联的156个援建项目顺利落地,实现了整条产业链的技术转让,这在当时可是全球头一回。自那以后,美国要对中国下狠手,也得权衡再三。现在咱们来聊聊那场让美军至今难忘的长津湖之战。
一切得从1950年6月说起。朝鲜战争突然爆发,李承晚手里的兵力不过1万人,还都是五脏不全的小分队,粮弹顶多能挺一个星期。北方那边可不一样了,坦克、装甲部队、飞机、火炮眼花缭乱,韩国军队立刻被打得东倒西歪。危急时刻,李承晚向美国老大哥求助,杜鲁门一拍板,不光让联合国搞了个“联合国军”,还把第七舰队调进台湾海峡,生怕中国大陆一口气把台湾拿下。
最初美军也不是很牛,很多新兵蛋子,连子弹都不一定分得清前后。结果被朝鲜人民军追着打,几乎退到韩国的角落里,只剩下釜山那么点地方。可麦克阿瑟还真有两下子,上演了个仁川登陆,把朝军后路一切,风头一下子全变。其实咱们中国的邓华早就看穿了这一手,还提醒过朝鲜人,不过没被重视。
随着北方节节败退,金日成跑去找中国和苏联帮忙。苏联一脸冷静,说自己不能出兵,让中国自己看着办。毛泽东当然明白,朝鲜这口“唇”真要没了,东北的“齿”谁保得住?明朝、清朝、到日本占领东北,都是血的教训。中央一拍板,援朝是跑不了的。
其实早在战争刚开始,中央军委就让25万的东北边防军在鸭绿江那边待命,第50军火速调集,9兵团、19兵团也都准备着。毛主席还专门警告过联合国军,三八线不能越!结果1950年国庆那天,韩国部队第一个过了线,美军紧随其后。彭德怀回想起来还觉得劲大美军越线那一刻,仗是打定了。
说到九兵团,那可是老牌劲旅,解放战争时从山东一直打到上海,孟良崮围剿第74师,淮海大战又把杜聿明集团捏碎。宋时轮是黄埔五期的猛将,麾下官兵豪爽,喝酒厉害,人送外号“光头兵团”、“酒兵团”。原本他们正准备去解放台湾,结果命运一下子改道。
当年朝鲜冬天分外难熬,气温直插零下三十多度。九兵团出国太突然,居然还穿着南方棉衣,人手一床被子都成奢望。头一天入朝,800人就冻伤了。胶鞋一硬,双脚生生被冻肿,热水泡脚反而麻烦更大,有的人干脆夜里不脱鞋,互相抱着脚取暖。对面美军呢?人家大衣、羽绒睡袋、热食一应俱全,待遇天差地别。
第二次战役阶段,彭德怀决定东西线分头打击。西线先动手,“联合国军”损失惨重,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都被击毙,平壤也重新拿了回来。东线的长津湖成了全场焦点。
十万九兵团挥师入山,白天猫着、夜里赶路,连续八天步步逼近,外头是刺骨的西北风,脚下是冰雪路。此刻,美军正信心满满,麦克阿瑟还放话要在圣诞节前完事。
宋时轮选择直接切断美军陆战1师,集中力量夹攻陆战5、7团。1950年11月26日,志愿军抵达预定阵地。可天气不给力,九兵团官兵雪地里趴了一天一夜,好多人动弹不了,实在拼命。
战斗一打响,美军拿出老本行:环形防御,重火力、坦克一字排开。志愿军缺乏重武器,队里壮士直接捆着手榴弹和敌人坦克同归于尽。天冷炮才不给力,炮弹三分之二哑火,只好白刃战、贴身肉搏。
在柳潭里、新兴里、下碣隅里这些南北咽喉,双方你来我往,阵地反反复复易主。志愿军扛着冻疮、顶着饥寒,一半人倒在雪里,剩下的仍然在夜色里进攻。美军这下慌了,撤退命令下达,志愿军在深山老林、极寒之中与美军机械化部队争分夺秒,二百多公里的撤退路程变成死亡走廊,到处是埋伏、追击。
美军陆战1师,这支百年老牌劲旅,在长津湖差点被全灭,一口气损失了近1.2万人,回去以后美军内部专门写了战史,把这里称作“地狱熬炼”。
算算这场仗,九兵团在人生艰难模式里硬扛十多天,伤亡4万人,干掉敌军1.4万,趁着极寒差点掀翻美军陆战1师和第7师的锅,在东线完成了死守任务。
记得有个烈士宋阿毛,他临终前给家里写了封信,信里只有特别戳心眼儿:“冰雪啊!我决不屈服于你。哪怕冻死,也要高傲地站在我的阵地上!”
七十多年过去了,中国的国防早就不可同日而语。聊到这里,还是老理儿:中国人不喜欢打仗,但谁要真的来闹事,咱们也绝不会怕事。真朋友来了上好酒,遇到狼就抄家伙就是这么个理。
Powered by 彩票合买大厅app下载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